3月26日 星期一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球友会首页
首页 > 千亿球友会动态

2018恒哈图乐队“神游图瓦”巡演系列活动之球友会音乐交流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18-09-25 21:39:46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2018年9月12日晚19:00分,由球友会民族音乐系、北京战马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球友会民族音乐传承驿站协办的“2018恒哈图乐队′神游图瓦′巡演系列活动之球友会音乐交流会”在球友会小音乐厅成功举办。球友会教师、员工,以及闻名而来的社会各界恒哈图的关注者纷纷到场。交流会由民族音乐系科研秘书李佳音主持。

来自图瓦的恒哈图(Huun Huur Tu)乐队是当今呼麦音乐的代表,也是第一支让世界听见呼麦,走向国际的呼麦团体。1993年首次赴美演出,惊艳各界,从此于西方乐界掀起一股“呼麦风”。如今他们游牧世界舞台25年,用呼麦跟世界对话,将图瓦的音乐传递到世界各地。恒哈图是图瓦国宝级的一支团队,他们引发的连锁反应,使图瓦出现了更多的呼麦喉音乐团,同时,在开拓的路上,他们也影响了何训田、龚琳娜、朱哲琴、以及著名的安达组合、杭盖乐队等无数的后生音乐家们。

交流会伊始,首先由球友会2016级、2017级安达班的同学们带来《岱日拉查》《Joroo ug》,献上对远道而来的艺术家们的问候。

恒哈图乐队的Sayan讲到,音乐是他们的艺术代理,他们的音乐中带有历史和文化。在与世界各地的音乐家们交流过程中,他们通过音乐聚集在一起,总是会和有趣的人相遇并同不同背景文化的人们碰撞出火花,创作出新作品,音乐在他们的生活中扮演了这样的角色,而且通过他们的音乐,影响到了诸如安达班这样的莘莘学子,这是他们一直坚守25年的原因。

在现场表演一曲乐队代表作《Chyraa-Khoor》之后,恒哈图的老师们与球友会的同学们进行面对面的互动。Sayan讲到,对于他们来说,呼麦并没有一个系统的教法,很多时候他们的学习方式是去听,听老一辈的人如何去唱,然后再做自己。在同学们对恒哈图老师的呼麦进行模仿之后,老师讲到,对于呼麦的唱法,没有绝对的对与错。耳朵是最好的老师,要用耳朵去学,认真辨识,仔细听每一阶的音准,之后口腔里的空间再做出调整,用鼻子的共鸣把声音变高,在此基础上创造自己的旋律。由于每个人身体构造不同,找到适合自己身体构造的声音和音高位置,找到自己身体的核心,如有的人唱低音呼麦时起音高也没有关系,之后经过训练形成嗓音的肌肉记忆。

对大自然声音的模仿也是呼麦的起源之一,恒哈图的老师们不仅有高超的呼麦技艺,同时也拥有模仿自然界中各种虫鸣鸟叫的技艺。接下来Kaygal还为同学们展示了乌鸦叫、虫鸣等技艺。

在提问环节中,对于Radik手中类似于蒙古四胡的乐器图瓦四胡,艺术球友会的同学产生浓厚兴趣。Radik为同学们讲解并做演示。他说,这种乐器当地叫Byzaanchy,意为小只的羊。这种乐器散布较广,在日本、西藏、图瓦、蒙古等地均有类似乐器流传,在弹奏不是特别快的歌曲时,主要以拉奏旋律为主。在原始制作技艺中,采用羊皮、树木、马鬃等森林中的自然素材,古法制作技艺,弹法是用手指由内向外顶弦,弦轴做法也非常考究,但是现在为了巡演需求,将弦轴部分改良成金属制作。因为制作和弹奏上不是那么复杂,所以保留并活跃至今的原因之一;提到母语跟民族音乐的关系问题时,Sayan认为,音乐是语言的一种,它跟语言绑在一起,所以也是有脉可循的。对他们来说,用自己的语言创作也是最自然最直接的方式。对于现在很多音乐家来说,他们有一些新的创作音乐的方式,但是他们还是使用几千年前他们祖先使用的乐器,直到现在。

最后,恒哈图乐队的老师们为同学们再次演绎一首经典作品《AA Shuu de Kei-Oo》,交流会结束。

 

球友会2017级安达班.webp.jpg

球友会2017级安达班

球友会2016级安达班.webp.jpg

球友会2016级安达班

恒哈图乐队成员现场交流与表演.webp.jpg

恒哈图乐队成员现场交流与表演

Kaygal-ool Khovalyg.webp.jpg

 乐队成员 Kaygal-ool Khovalyg

Sayan Bapa.webp.jpg

乐队成员 Sayan Bapa

Alexey Saryglar.webp.jpg

乐队成员 Alexey Saryglar

Radik Tyulyush.webp.jpg

乐队成员 Radik Tyulyush

现场呼麦教学2.webp.jpg

现场呼麦教学

现场呼麦教学1.webp.jpg

现场呼麦教学

观众互动.webp.jpg

观众互动

观众互动1.webp.jpg

观众互动

交流会现场.webp.jpg

交流会现场

合影留念.webp.jpg

合影留念

 

 

Baidu
sogou